黄河调沙出现流鱼现象,下游居民大“丰收”,为何没有黄河鲤鱼

小浪底,作为黄河调水调沙的重要水利枢纽,每年都会开启一段时间的调水调沙行动。

而这个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居住下游的居民了。小浪底每次开闸调水调沙,都会冲出来无数的鱼,这时等大水退去以后,很多鱼儿会成群搁浅,随之而来的就是“捡鱼”盛会。

然而,小浪底调水调沙真的会是黄河鱼获减少的关键原因吗?

黄河调沙流鱼现象严重,禁渔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长江、黄河,从古至今都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不仅承载着我国数千年的文化起源与发展。

同时,在渔业资源的输出上,它们也都是我国淡水水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就是这样两条在历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存在,而如今,资源却越来越匮乏。自建国初期开始,黄河的渔业资源就在急剧下降。

有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黄河流域的鱼获年产量超过了20万吨(同时代的长江年产也仅43万吨),而到了70年代,鱼获就少了近一半。直到2020年的一次黄河水产调查显示,对比上世纪,黄河的鱼资源储量更是下降了80%。

同时,在对比1980的调查情况的反映,时隔40年,黄河流域的鱼类种类,从191种,减少到了如今的82种。而这也说明,至少有近一半的鱼类,彻底的消失在了黄河!

有人说,黄河渔业资源减少,截流造坝成关键因素。

与长江不同,黄河的截流造坝,最大的作用就是调水调沙。

我们都知道,黄河的上游是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风沙等因素,都会有大量的泥沙冲入黄河。而在造坝治理之前,黄河水的含沙量非常的大,每年,都会有近16亿吨的沙子进入黄河。

由于沙子的沉积,黄河的河床也会变的越来越高,同理,黄河的水位也会越来越低,流速就会变慢。久而久之黄河也会逐渐的变成“地上河”。

但是,在建造小浪底水利工程以后,科学调沙成为了一道突破口,在建坝以后的22年里,小浪底水利就为黄河调沙高达32亿吨,帮助下游河床冲沙下切达3米。

不过,有利就有弊,这弊端对于黄河里的鱼类来说,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阻碍。

截流造坝给很多洄游性鱼类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大坝拦截,洄游路线阻断,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这些鱼种的繁殖路断绝,自然就开始出现鱼越来越少,甚至最后消失于黄河。

黄河的“困”是多样的,助力恢复须持之以恒!

黄河的整体困局因素很多,污染,乱捕都是重要原因。

与长江不同,黄河大多数流域所在地都比较荒凉,人烟稀少,所以,在管理起来所花费的代价太大。加上黄河上游河段普遍较浅,枯水期时河道多变。而长江就不同,河道较深,而且流经区域,多在城镇,这样管理起来就更加方便。

除开这些因素,如今的黄河内,外来物种的入侵那是相当的严重。本土入侵物种,国外入侵物种,皆在黄河开始繁衍开来,如此乱局,确实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

特别是外来物种埃及鲶鱼、梭鲈、佛罗里达鳖等,这些国外的入侵物种,在进入黄河后,给本土物种带来的危害就是灭绝性的,不仅会抢夺本土物种的生存资源,同时,也会拿本土物种当食物来源。

不过,比国外入侵物种稍微好点的就是本土物种入侵,特别是黄河鲤鱼。现在得黄河,真正的本土原生黄河鲤已经少之又少。

如今市面上即便是有,更多的也是杂交的。由于大量的变种鲤鱼,以及德国镜鲤的入驻。黄河鲤也在潜移默化的与之杂交,慢慢的,品种也在蜕变,最后,纯种的原生黄河鲤也就越来越少。

黄河渔业资源恢复,增殖放流真能起到作用?

其实,在很早以前,我国黄河流域境内的许多大省,每年都会往黄河放流大量的鱼类,不管是常见物种,还是珍稀鱼种。

可是,即便是放流数量巨大,历年下来,所起到的效果确实也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如此之下,真正想要改变黄河渔业恢复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特别是治理外来入侵物种,那才是解决的重中之重。

热门相关:天龙剑尊   战神小农民   以成长来装   灭世之门   於宇同与春香传   人族镇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