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丨邓小平主政西南:心中最重人民事

编者按:

202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前不久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充分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时,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崇高风范,对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时间回到1919年。

一个年仅15岁的学生走进了位于重庆临江门夫子池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在这里,等着他和其他100余名同学的是为期一年的法文、代数、物理等预备课程。一年后的8月,这批毕业生步行走出太平门,登上客轮,踏上了留法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征程。

1234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这群热血青年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就是邓小平。由此,他和山城重庆也结下不解之缘。从踏上革命道路后,1949年起主政西南,并主持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到调到中央工作后仍先后多次来渝视察……重庆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邓小平同志的足迹,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崇高风范,从他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中汲取前行力量。

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开创性地去开展工作

“在邓小平同志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的思想方法。”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二处处长田姝这样说道。

194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局,邓小平为第一书记。此后的两年零八个月时间里,邓小平领导中共中央西南局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图源:《邓小平画传》(202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47页)

“在具体工作中,邓小平同志一直是实事求是地结合西南地区的实际,创造性地去贯彻执行党中央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田姝说,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他亲自主持起草西藏和平谈判的基础性政策文件,指导西南局率先召开城市工作会议,组织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其中,对广大川渝人民来说,最耳熟能详的无疑就是成渝铁路的修建。

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时的重庆,百废待兴。“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是邓小平主政西南后作出的第一项重大决策。

在主政西南时期批阅文件的邓小平。图源: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成渝铁路开工后,所需的第一批器材分配给私营机器厂承制的就有500余吨,这使得重庆停工已久的几十家大中型钢铁厂、机器厂又重新开工,并带动了相当数量的小型工厂陆续恢复生产。

而铁路所需的钢轨、鱼尾板和螺丝钉等器材,全部委托当时的西南工业部所属工厂加工生产。这样既能满足筑路的需要,也为以重庆为主的大批工业企业带来了生产任务。当时的第29兵工厂、重钢三厂等企业就承担了大量材料的生产任务。成功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钢轨的第29兵工厂承担了成渝铁路钢轨生产的全部任务。

1952年,邓小平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词。图源: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1952年7月,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这不仅大大改善了成渝两地的交通状况,而且为沿线农副产品和矿产等富饶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乡交流也因此打破了地区间的封闭状态,为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带来了生机活力。

田姝说,“当年,这些开拓创新的做法既为西南地区建立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借鉴参考,而且为中央大政方针决策提供了基层实践和理论依据。”

“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

早在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的执政理念。这反映在重庆解放后,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打上了“肉牙祭”。邓小平就认为,这还不够,还要让重庆人民打上“文化牙祭”。

刚解放不久的重庆,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资金缺口相当大;但即便是在财力、物力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邓小平也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修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建议。

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全体合影。右起:邓小平、王维舟、贺龙、刘伯承、熊克武、龙云、刘文辉。图源:《巴渝丰碑》(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年5月)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重庆市委、市政府很快就制定出了修建劳动人民文化宫的计划,并专门成立了修建委员会。邓小平亲自点将,让当时的重庆市市长曹荻秋担任修建委员会主任。随后,重庆市政府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在中山二路修建了文化宫。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1951年7月1日,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正式开工奠基。在整个文化宫的修建过程中,邓小平多次亲自审查工程图样和工程模型,并几次到工地上视察工程进展情况。文化宫地处城市中心地带,从选址到设计,从活动设施到园林绿化的具体分布,都凝聚着邓小平的心血。

刘伯承、邓小平在重庆。图源:《天下之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修建过程中,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多听听人民的意见,要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大力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1952年8月5日,文化宫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时至今日,邓小平题写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10个大字都还在熠熠闪光。

此外,邓小平还积极支持人民大礼堂和大田湾广场的修建。特别是如今已经成为重庆重要城市地标的人民大礼堂,邓小平更是亲自参与了其有关选址、规划、设计、资金筹备等重要工作。“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在关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同时也特别关心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

位于北碚缙云山的邓小平旧居。图源:北碚区博物馆

田姝表示,透过当年中共中央西南局进行的大量开创性工作不难看出,邓小平很好地将实事求是同开拓创新结合了起来,创造出了大量新鲜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弘扬、学好用好邓小平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在探寻真理中坚持真理,在坚持真理中发展真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远流长。”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实习生 程大铃

编辑:李舒责编:廖异 审核:冯飞

上一页1234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