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进: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与责任担当

正在为患者做手术的石如进

1999年,在遵义医学院(现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新生报到队伍里有一位学生,学生证上写着他的名字——石如进。25年后的今天,他成为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从三甲医院引进的肝胆外科专家、外一科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是诸多病患的老朋友。

正在为患者做手术的石如进

高考体检 立志从医

再次把时间拨回到25年前的高考前夕,少年石如进像众多高三学子那样认真复习备考,未来都充满着不确定性,直到学校通知到医院参加高考体检。

石如进从小身体素质良好,很少去医院,但在参加高考体检期间,他目睹了医院走廊上病人的无助与痛苦、从救护车上下来的患者与家属的眼泪,那一刻,他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便萌生了治病救人的想法,在同龄人还在为未来迷茫时,石如进已经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减轻病患的痛苦。

坚守责任 扛下压力

急诊科,一个充满紧张与挑战的地方,是石如进实习生涯的第一站。在这里,他面对的是一次次生死攸关的抢救,每当看到危重病人被成功救治,他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这份职业的崇高感和使命感在他心中愈发坚定。石如进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石如进认为首先是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和抗压能力。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压力与责任随时都在考验着他的定力。据石如进回忆,十年前,作为原单位科室副主任的他面对一位胆总管炎高风险病人,当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都打算放弃时,他选择了坚持。科主任问他如果抢救失败怎么办,他坚定地回答:“抢救不过来这个副主任就不当了。”

最终,他不仅成功救治了病人,还处理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医生要有责任感和勇气,面对风险时,应勇于担当,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转诊。”这样的场景在他二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屡见不鲜,也奠定了他坚实的执业之路。

患者如朋 病人亦友

在石如进看来,合格的医生还需要重视与病患的关系。“好的医生要学会与病人交朋友,真心对待病人才能获得他们最真实的反馈。”从医二十余年来,他的通讯录里保存了几百位病人的联系方式,许多病人已经成为了他的老朋友。

“逢年过节,很多之前治疗过的患者会发来一些问候,他们平时身体不舒服时也随时会咨询我。”谈到医患关系,石如进笑盈盈的眼里闪着光,“他们使我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他总是面带微笑,用温和的态度与每位患者交流,因为他相信,医生不能给病人严肃的感觉,只有和病人交朋友,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病情,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康复。

医者仁心,精神传承

与众多医务人员一样,职业的特殊性也给石如进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挑战。由于他和爱人都是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在子女的成长之路上,常常扮演着“缺席者”的角色。“女儿小时候,妻子要上夜班,我常常会在深夜出急诊手术。”石如进回忆道,女儿那时才五六岁,但不哭不闹,很理解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等到他凌晨三四点完成急诊手术后回到家才能安心入睡,有时候甚至要等到天亮,看到女儿这般懂事,反而使他更加内疚。

这份愧疚和无奈,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尽管如此,石如进的女儿并没有因此而远离医学,反而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埋下了“从医”的种子。如今,已经高二的她,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医学院校和专业。“学医太苦,作为父亲,我不太希望自己的女儿学医,尤其是像自己一样当一名外科医生……”这是石如进的心里话,但他深知,自己在女儿心中早已是一位救死扶伤的白衣英雄,女儿的理想正是医者精神的传承,同时也是石如进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骄傲和作为一位父亲最好的安慰。

谈到对年轻医生的建议,石如进思索片刻说:“我觉得是热爱!”对于一名医生而言,持续学习实践、主动关注患者需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就是对“热爱”一词的具体落实,“需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职业,享受其中的艰辛与挑战,这样才能发现医学的魅力所在。”用积极的行动去诠释医者仁心与责任担当,是时下每一位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的必修课,也是成长为一名优秀医者的自我修行。

通讯员 罗开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齐 晏惠轩

编辑 李坚

二审 张齐

三审 陈诗宗